| ENG | 繁體 | 簡體   
<返回
2023-11-27
港貨櫃吞吐今年料跌出十大
環球復甦未如預期 與鄰近港口競爭加劇


曾經連續十多年蟬聯全球港口貨櫃吞吐量排行榜第一的香港,近年排名每況愈下。香港國際貨櫃碼頭(HIT)昨預計2023年香港港口貨櫃吞吐量,



將由2019年時的1,800萬標準箱,跌至今年約1,400萬標準箱,將跌出全球港口吞吐量排行榜前十名。HIT指,近年面對全球經濟放緩、貿易需求下跌、



地緣政局、疫情恢復緩慢,以及鄰近港口競爭等多項因素,葵青貨櫃碼頭吞吐量持續下降。



而業內人士則認為,受到貨源腹地、成本等因素制約,香港貨櫃吞吐下跌是意料中事,香港的國際航運中心地位應該要朝高增值方向發展。



HIT指出,相比2019年,2023年葵青貨櫃碼頭整體吞吐量的跌幅約24%,其中的出入口貨量更下跌41%,情況嚴重。



儘管今年初內地全面復常通關,



多項防疫政策取消,但在新冠疫情期間,航運公司大多將貨物轉移到鄰近港口,葵青的吞吐量無法回復到疫情前水平。據估計,香港已流失了約200萬個標準貨櫃至南沙和深圳港。







全球生產布局變 貨源腹地減



另外,對於早前有傳聞指九號貨櫃碼頭大部分用地已經停用,HIT昨澄清指傳聞並不正確,HIT表示僅九號貨櫃碼頭北一幅佔地只有約19公頃之用地因市場需求不足,



自2020年起陸續停用,及至2022年該幅用地整體停用。HIT指,目前葵青貨櫃碼頭堆場平均使用率只有約50%,未充分利用的土地約80公頃。



香港付貨人委員會主席林宣武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亦指出,環球經濟復甦未如預期,以及中美關係緊張等因素影響,香港的貨運業前景的確不樂觀。



他預計,未來5至10年本港的吞吐量不會升,只會跌。他指,業界正期望年底會出台一些幫助到貨運業的發展政策,但相信本港未來應循高增值服務發展,如律師、保險等服務。



他解釋,香港的貨物主要來自南中國的工廠,但近8至10年來,全球的生產布局改變,貿易商因美國的政治風險大大減少了對香港及內地的採購,採購轉移去了東盟、墨西哥等地,



而香港一向運貨成本較南中國的3個碼頭為高,隨着內地的港口愈來愈完善,加上內地不時有對貨運業提供優惠,都令香港與內地港口的差距愈拉愈闊。






港運貨成本高 貨物轉內地港口


林宣武續指,「香港港口在疫情時封了兩年,產生了很多物流問題,很多人試用內地港口走貨,發現真的可行,慢慢就改為用內地港口了。」



他補充,內地現時一些鐵路可直接運貨至東盟,無需再經香港大船,如使用高鐵運貨,時間將可縮得更短。



根據香港海運港口局最早至1994年起的紀錄,香港由1994年開始,連續11年成為全球港口貨櫃吞吐量之冠,直至2005年才被新加坡超越,



新加坡當年錄得2,319萬個標準箱(TEUs),香港錄得2,260萬個TEUs;香港其後在2007年被上海港超越,排名跌至第3;



在2013年被深圳港超越,排名跌至第4;2015年被舟山港超越,排名跌至第5;在2018年更被廣州港及釜山港一同超越,排名連跌兩位至第7;



2019及2020年先後被青島港及天津港超越,排名跌至第8及第9位,近年一直維持第9排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