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ENG | 繁體 | 簡體   
<返回
2012-03-20
台日攜手攻中國大陸市場
據《經濟日報》報導,台日產業合作推動辦公室近日成立,標誌著台日產業合作邁入新紀元,由垂直分工轉向水準分工,並擴大合作型態到經營、研發、生產和行銷,「聯日抗韓」成形,搶攻中國大陸市場,擴展兩岸經濟協議(ECFA)商機。

台日產業合作推動辦公室執行長、臺灣工業局副局長周傳能透露,繼兩岸搭橋專案辦公室、台日產業合作推動辦公室之後,經濟部近期內也將成立台美產業合作推動辦公室,完成全球產業合作佈局。

周傳能說,辦公室是台日產業合作的單一視窗,將研擬台日產業合作策略,選擇重點發展產業,開發台日產業合作案源,並將前進海外市場。對日本的服務,希望四分之一是臨櫃需求,四分之三是境外招商。

周傳能表示,去年日本311大地震後,經濟陷入「六重苦」,日圓升值、震後電力不足、高額法人稅、貿易自由化遲緩、勞工保護和削減溫室氣體,尤其東北地區發生產業斷鏈,日本企業開始尋找海外「異地備援」基地。

周傳能指出,兩岸簽署ECFA後,臺灣可作為日本企業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門戶,除了可享早收清單的降稅優惠外,也可提供Chinalization(中國化)的功能,有助日本企業研發製造符合華人市場需求的產品,再加上簽訂「台日投資保障協議」,台日產業合作有了新契機。

目前東亞各國產業發展是依雁行理論型態發展,以日本帶頭,其次為亞洲四小龍韓國、臺灣、香港和新加坡,以後是中國大陸與東盟各國印尼、馬來西亞、菲律賓、泰國等,因此,韓國、臺灣和日本產業合作方式,是以垂直分工為主。

舉例來說,日本提供上游零元件或進行技術支援,臺灣進行中下游零元件生產或成品製造,主要合作的產業有機械、光學、汽機車、醫療儀器及藥品製造產業等。不過,有別於臺灣主要競爭對手韓國,周傳能強調,台日產業合作方式將由目前的垂直分工,轉為水準分工,合作型態不再為過去單純的招商引資,將擴大到經營、研發、生產、行銷,如此才能共創雙贏。

-香港船務週刊